衛教單張

為何害怕痔瘡手術

發佈日期:108-12-01

為何害怕痔瘡手術

痔瘡長久以來一直是困擾許多人的隱疾﹐過去認為痔瘡是一種靜脈曲張,但現在認為痔瘡應該是與生俱來的一種血管性肉墊,位於肛門黏膜下層,由許多毛細血管靜脈叢及彈性纖維組成﹐由於某些因素而向外脫出而形成痔瘡。

痔瘡以距肛門口約一點五公分的齒狀線為界,分為內外痔,內外痔同時存在者稱混合痔,最為常見,患者從二十歲到七十歲都有。

痔瘡形成的原因大多與便秘有關,乾硬的糞便於排出肛門時容易造成黏膜破損而出血,同時長期的用力解便,或者是經常性的腹瀉,使肛門受刺激造成肛門血管叢向外鼓出,而形成痔瘡。女性除了便秘之外,大多是因為懷孕骨盆腔充血而導致痔血管叢增生。程度輕的僅出血而沒有突出是第一度的痔瘡,突出但能自動縮回為第二度痔瘡,第三度痔瘡則必須用手推回,第四度痔瘡則永久突出於外無法縮回,通常第三及第四度的痔瘡,藥物僅能改善無法治癒,必須手術切除才能徹底解決問題。

在例行直腸,肛門檢查時;常可發現許多無症狀的痔瘡。痔瘡的主要症狀是出血及脫肛,其次是肛門周圍的硬塊及疼痛,肛門癢及濕潤感,偶爾伴有肛門緊迫感,異物感及排便不完全感,若只是單純的內痔是不會疼痛的,往往患者來到門診的主訴為排便時出血尤其在喝酒、嗜食麻辣、睡眠不足之後,程度輕者僅在擦拭時有輕微的血跡,嚴重者可能滴滿整個馬桶,由於經常性的出血,甚至會到貧血的程度,門診檢查時必須先用直腸鏡或肛門鏡檢查確定痔瘡引起的出血,如果僅是單一的內痔出血,治療可用內痔結紮;待血拴壞死脫落形成潰瘍,幾週後自然癒合。

至於如果是其他原因引起的出血,如腫瘤、息肉或憩室症等則必須安排更進一步的檢查如大腸鏡或大腸攝影的檢查。

大部分的痔瘡都是內外的混合痔,急性發作時形成一個硬核般的血栓,疼痛難忍,門診時將血栓摘除,可緩解症狀,暫時不必住院。一旦嚴重到充血脫肛,甚至表皮壞死,更是痛到無法行走,坐立難安則必須緊急住院,接受手術。

手術時必須將充滿血管叢的痔組織切除,而且必須恰到好處,否則過多的切除會造成狹窄,過少又不夠徹底,止血更是手術中重要的一個步驟,如不夠完全甚至會再次出血而第二次手術,傳統的手術至少會經歷一週的疼痛期,最快也必須休息一週才能上班,這也是為何許多人害怕手術,而寧可拖上一、二十年的原因。傳統的手術大多採用所謂的脊椎式半身麻醉,術後大多需要留置導尿管,加上傷口的疼痛,的確讓病人視手術為畏途。

然而最新採用的內痔環狀切除手術,不但可以有效的將痔血管叢加以環狀切除的同時自動縫合,出血量僅數CC,明顯比傳統手術偏低,術後疼痛也減輕,患者隔天即可出院,甚至僅休息二、三天即可恢復工作。

環狀內痔切除手術的原理,乃是利用一隻環狀切除槍,套入離肛門出口約1.5公分的齒狀線深處的內痔血管叢,綁緊後加以環切並同時縫合,整個手術約30分即可完成,麻醉僅須局部肛門周圍浸潤,加點滴式麻醉,不會造成術後尿滯留的情形,另外由於徹底阻斷了痔血管叢的血流,讓殘餘的痔組織慢慢萎縮,因此復發的機率微乎其微,此項手術主要以出血性的內痔為主,若是外痔嚴重的患者就不適用此項手術。目前使用這種新式的手術,一年來成效良好幾乎沒有後遺症及併發症出現,雖然耗材必須另外自費約一萬八千元,但是對於有醫療保險的患者可以全額申請,病患滿意度高,預料對忙碌的上班族群將會更為接受與認同,而成為未來痔瘡手術的主流。

預防痔瘡首先宜注意飲食;避免刺激性及辛辣食物,如酒、辣椒及不易咬碎的食物,多吃水果、蔬菜、蜂蜜、牛奶,其次保持大便定時習慣,必要時吃輕瀉劑,以預防便秘。第三.避免久坐久蹲,多做肛門收縮及放鬆之運動。如廁時;宜速戰速決,少作無謂逗留。第四:如有排便後脫肛之情形,便後避免用力擦拭肛門,並以溫水清洗。.

痔瘡廔管術後或肛裂患者,應於便後施行溫水坐浴,可以促進血行,舒暢病灶,同時清除殘留之糞便,使傷口加速癒合。相信在以上的自我照護下配合藥物及手術治療,必然可以讓您遠離“後顧”之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