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氏桿菌病
布氏桿菌病是由布氏桿菌屬細菌所引起的疾病。
布氏桿菌病是全球性的疾病,全世界都有病例,公共衛生不佳的國家病例較多,常見於地中海地區(葡萄牙、西班牙、南法國、義大利、希臘、土耳其、北非)、東非、中南美洲、中東等地,東南亞部分生產乳製品的農場也曾爆發流行。台灣不是布氏桿菌病疫區,但是曾於近年發現數名在非洲與東南亞感染的境外移入病例。
布氏桿菌主要在動物間傳播,不同種類的布氏桿菌會影響不同的脊椎動物,如綿羊、山羊、牛、鹿、麋鹿、豬、狗及其它動物。人類則是因為接觸到感染動物的組織或食入乳製品而感染。
傳播方式
- 最主要的傳播方式為接觸到感染動物的組織、吃或喝到汙染的奶製品。當綿羊、山羊、母牛或駱駝受感染時,其所產生的牛奶會沾染此細菌,若牛奶沒有經過加熱殺菌,則這些細菌便可能傳播給喝牛奶或吃乳酪的人。
- 另外,從事屠宰業、畜牧業者、獵人或獸醫,也可能從皮膚上的傷口接觸到病畜的體液或血液而受到感染。
- 人傳人的案例雖然少見,但是受感染的母親以母奶哺育嬰兒及性傳染的個案也是可能的傳播途徑。
- 在實驗室中,布氏桿菌的吸入亦是一種主要的傳播途徑。
潛伏期
一週到數月。
發病症狀
- 布氏桿菌病主要的特徵為持續性、間歇性或不規則發熱,也會造成類似流感的症狀,如發燒、冒汗、頭疼、背痛及四肢無力,嚴重者甚至會造成中樞神經系統的病變。
- 動物感染布氏桿菌病主要的特徵是流產和睪丸炎,較少引起發熱或全身性疾病。
預防方法
- 避免生飲牛奶或羊奶:旅行時避免食用未經消毒或處理的牛奶、乳酪或冰淇淋。一般牛奶以60度℃加熱30分鐘即可達到滅菌效果。
- 做好防護措施:畜牧業者、屠宰業者、獵人或獸醫於處理動物屍體時,應佩戴手套及口罩等防護措施以避免受到感染。
- 免疫功能不佳病患避免接觸動物,以免受到感染。
- 動物施打減毒疫苗可預防布氏桿菌病。
- 加強牧場衛生管理:一旦發現病畜必須立即處置,平時牧場應定期接受採血檢驗。
- 注意實驗室安全:應遵照實驗室的三級生物安全標準,防止實驗室感染。
治療方法與就醫資訊
當身體出現持續性、間歇性或不規則發熱、頭疼、背痛及四肢無力等症狀,並有「布氏桿菌病」流行地區旅遊史、曾接物動物且曾生飲牛奶或羊奶時,請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醫師相關動物接觸史及旅遊史等訊息,以及早獲得妥適的治療。
預防接種建議
目前有動物疫苗, 尚無人用疫苗。
※ 資料來源:疾病管制局。